最近我们收到不少中小企业主的咨询:“员工主动说不用交社保,还愿意签协议,我们能省点成本,这样可行吗?”“万一签了协议,员工后来又反悔告我们,怎么办?” 其实,《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早已给出明确答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社保的协议无效。但现实中,员工想多拿现钱、企业想缓解成本压力的情况确实存在。如果双方仍希望签订相关协议,虽然无法完全 “规避” 责任,但可以通过条款设计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今天就来聊聊,这样的协议必须包含哪些关键内容?
以下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25〕12号)逐条解读,结合广东地区司法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附劳动合规指引与风险规避建议:
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适用问题的通知》(粤高法〔2023〕105号)的最新规定,自2023年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不再统一转发年度赔偿计算标准,改由当事人在一审辩论终结前根据政府统计部门发布信息自行查询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为便于法律实务工作者及当事人及时掌握最新赔偿标准,我们特别整理汇编了广东省及深圳、汕头、珠海2025年度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数据(数据更新至2025年6月30日),涵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等关键指标,力求为相关法律实务提
为帮助劳动者快速了解工伤权益保障,我们系统梳理了2025年广东省工伤赔偿标准(含1-10级伤残、工亡待遇),涵盖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补助金等项目,建议转发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究竟该如何将“扫二维码付款”的微信交易记录转化为有效的电子证据凭证呢?别担心,下文中,我们将为您一步步讲解申请扫二维码付款「微信支付交易明细证明」的步骤,帮您解决这个难题,让您在遇到纠纷时,也能有充分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下结合广东高院与省人社厅发布的典型案例,从劳动法律关系认定标准、新业态用工特点、跨境用工法律适用及实务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